作为曾经“国漫之光”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的作品,《浪浪山小妖怪》成为今夏暑期档中唯三过了盈亏线的影片之一(另两部是《南京照相馆》和《罗小黑战记2》)。上映24小时内票房破7000万,第6天累计票房就已经突破3亿,截止发稿前已经突破6亿。影片不仅排片稳居单日票房亚军,斩获上座率日冠军,预期票房更是在这几日内连续上涨到9.72亿,足见市场对其期待之高。
而且除了出色的票房成绩,随这部电影同期上新的300多款授权衍生单品在推出第一天卖出了700万的销售额(目前很多周边已经断货)。不少观众前脚看电影,后脚离场时顺手买了玩具。其实这部2D动画电影投入成本并不高(制作成本约6500万元),也不靠烧经费的宣发来预热,在当下的影视行业能达到目前的回报率,属实不易。
展开剩余82%在《浪浪山小妖怪》之前,《西游记》中那些被齐天大圣在取经路上一棒打死的“小妖怪”,几乎从未有人关心过它们的故事,所以该片的宣传思路也和其他明星云集的影片不一样。路演以主创团队阵容登场,首映礼被取名为“没有名字的首映礼”,呼应了影片“无名小卒也能发光”的主旨,也正是这群没名没姓的小角色(直到电影结束,我们也不知道这群小妖的名字)戳中了太多成年人的心窝子。
前排蹲下的是影片主题曲演唱者黄子弘凡
《浪浪山小妖怪》以神话传说为外壳,却讲述了与当代人息息相关的故事。导演於水将影片风格称为“神话现实主义”,旨在看到生活中的每一个人。就像影片中的小猪妖,没有天赋异禀、笨拙、怯场,连着三年没考上理想职位,还有话痨的“早产儿”黄鼠狼精、胆小的蛤蟆精、容易结巴紧张的猩猩怪,怎么看都不是“成大器”的人才。可也正是因为它们的普通,才更容易让人代入电影情节——小心翼翼、努力追梦,却总离成功差了口气,在如今的现实生活里并不少见。
也因此有人认为,《浪浪山小妖怪》一边用喜剧包裹,一边将内核化身一把现实的刀——故事里小人物的坚持到最后也没等来主角光环的笼罩。小猪妖直到最后也还是没说出自己的名字,它依旧是那个无名之辈,没有得道成仙,更没有逆天改命。
故事尾声,在浪浪山的雾气深处,小猪妖和它那支“取经队”迎击黄眉怪大军。即使知道这是一次注定无法取胜的对峙——对方兵强马壮、法力强大,自己不过是几只小妖怪,连铠甲都不合身,更别提武器。可偏偏这一刻,没有人想逃。小妖们原本是为了自己的理由而出山——有人想长生,有人想立功,有人只是想证明自己、走出浪浪山。可在大决战逼近的那一瞬间,所有伪装的理由都被剥去,只剩下小猪妖那件写着“降妖除魔”的披风,这四个字便是它们坚持下去的理由。
这一刻,哪怕是Nobody,也可以“敢问路在何方”。
当力竭倒下的那一刻,被黄眉怪质问到底想要什么的时候,小猪妖只平淡地说出一句,“我只想活出自己喜欢的样子”,让很多人不禁泪目……是啊,我们的一生有多长?能真正为自己活一次的时刻,又有多少?影片最后,见证小妖怪四人组一路经历的山与水都会记得它们,供奉泥塑的村民也都会记得它们,石碑上写着“恩从善念起,德自好心来”,这已经可以视作一种世人对它们的认可。还有孙悟空为它们留下的“四根毫毛”,也一定会传递到它们手中。
在浪浪山的最后一缕金光中,小妖们最终还是没有成为传说,可它们却在此刻用自己想要的方式,活成了村民心中的传奇。
这部影片拥有可观的制作团队。为了更好的视觉效果,艺术总监陈廖宇接受采访时透露,影片总共动用超过600人的团队,水墨、分镜均由不同画师负责,总共制作了1800多组镜头与2000多张场景图,从小容量的短片跃升,真正实现了银幕“大制作”级别的视觉影像。
中国传统水墨画被普遍用在影片大场景中
另外,作为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“荣誉出品”,《浪浪山小妖怪》延续了经典的“上美影”动画美学精髓。还记得片中像极了当代职场牛马的公鸡画师吗?它通过画出唐僧师徒画像等细节,唤起了银幕前观众对“中国动画学派”的集体记忆。
依靠影片带来的热度,《浪浪山小妖怪》片方还在网上发起了二创活动,鼓励更多人拿起画笔,对小妖怪们的故事进行更有创意的诠释,得到了相当热烈的回应!
上美影的“前辈们”都替小妖怪感到骄傲
同样,影片中展现出的传统与现代美学融合的画面质感也值得称赞。全片采用了中国传统水墨画的笔墨气韵与留白意境,写意为基调,再巧妙结合西方动画中常用的透视与光影层次技术,写实为技术手段。《浪浪山小妖怪》在保留了东方美学典雅的同时,也展示了新式动画的张力。这一特点,也是艺术总监陈廖宇对影片颇为欣赏的原因。
正如影片中的话,“敬每一个勇敢出发的自己”。
浪浪山浓重的雾气里,小妖怪们的背影很渺小,可它们依然走得很坚定。不是每部电影都有超级英雄拯救世界的桥段,当平凡的小人物在追求自己的理想微光时,并非尽善尽美的小角色也能散发真实却闪耀着光辉的“人性”魅力。
图源:影片官方微博、上影元官方微博、淘票票等线上炒股配资之家网
发布于:上海市优配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